南海碧波传戏曲 今朝还看少年郎——记上海戏校赴澳门参加“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鉴赏国粹•细味戏曲”演出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19-09-30浏览次数:127

 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的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师生一行68人,由唐禾香副校长带队,于2019年9月15日来到澳门,进行为期7天共5场名为“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鉴赏国粹·细味戏曲”系列专场演出。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推出的“中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以期让澳门中学生每年均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提升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




      自2008年至今,上海戏校已连续11年受澳门教青局之邀来到澳门文化中心,十余载的相约,已将最初的缘分炼成了宝贵的情谊。


       

      从参演学生到主教老师,从演出各环节精心准备,台前与幕后,我方与澳方齐心协力,认真对待每一处细节,做足了功夫。





  



      9月18日上午10:30,第一场演出正式开始。戏校演出的剧目颇具心思:京剧昆剧,双苗共穗;文戏武戏,样样齐全,真可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六出京昆折子戏,分别是《挡马》《牡丹亭·游园》《三岔口》《铡美案》《游街》和《虹桥赠珠》。




      剧目虽已学演多遍,然而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每一场表演都是一次朝向经典的重生,当澳门文化中心舞台上的灯光亮起,满台的戏服披挂莹光耀目之时,戏曲艺术的经典之门再次被打开,台上的小演员和台下的小观众,在琴笛鼓乐的牵引之下,共赴如真似幻的古典之境。






      《挡马》以战马声嘶开场,女扮男装的武将---杨八姐以三寸厚靴走圆场、开打、椅子功,英武挺拔,集唱、念、做、打、翻等尖端技巧,极博众赏。焦光普的踢剑出鞘等一套动作下来,把角色且忍且斗、又喜又急的心情和处境表现的颇为传神。





      昆曲《游园》片段,文辞典丽、清雅见长,一派浓浓春景,从杜丽娘口中缓缓吐出,然而舞台上却空无一物,只在演员一双顾盼生辉的横波目里,让观众看到了怎样便是青山,如何才是春色如许。小演员含蓄节制、不事夸张的表演,似乎也在告诉台下的观众,昆曲磨洗去了炽烈和偏执,剩余下的纯粹美丽东西,更堪欣赏。另外,还有超级懂人心的小春香,表演上贴合的天衣无缝,好似机敏伶俐的小姐分身,惹得人不禁心生喜爱。





      《三岔口》没有一句台词,却融入很多喜剧表演元素,视而不见是合情合理,误打误撞是出彩的由来。任堂惠、刘利华两位演员配合默契、丝丝入扣,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打斗的情景,表现的突出饱满,博得了满堂彩。





     《铡美案》的唱段更是脍炙人口,包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活生生的戏曲形象,台下的小观众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包大人在台上站定,颇有龙图阁直学士的气度,唱腔酣畅紧凑的让人直呼过瘾。






      《游街》是一出丑行戏,运用丑行的矮子功展现身材体量矮小的武大郎形象,一出场就引来一片惊叹,接着施展出的“矮子步”“矮子拳”,让台下的同学们大开眼界。矮子拳中的“蜘蛛形”,让观众们领略到,为造物所钟、与天地相通的人体,可以模仿自然中的一切形象,让人不禁感叹戏曲艺术的精深。





      《虹桥赠珠》是一出精彩的武旦吃工戏,不仅有凌波仙子精彩的打出手,还有颇为可观的群场武戏。在小观众们的眼里,这或许被理解为一个女生保护男生的爱情故事,凌波仙子为护书生,从开头打到结尾,使出“前后桥踢枪”“腾空踢枪”“乌龙绞柱踢枪”“连续三次弹双枪”等凌厉的招数,以及“三换枪”等高难度动作,让观众屏息静气,捏上一把汗,好在终于珠落人圆,皆大欢喜,引得台下掌声雷动。






      戏曲是综合性较强的舞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欣赏起来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此次观演的观众以澳门各中学的高三学生为主,戏校演出的学生则为2014-2016级京剧表演专业的学生。台下与台上,年岁相当,年轻心灵之间的碰撞,让现场的气氛一点就着。在舞台互动体验戏曲水袖展示环节,澳门的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参与,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断,达到全场高潮,获得了较好的教育互动体验。





      学习是共通的,戏校的学生从彩排到演出,唐校长和老师们悉心指导,特别强调动作规范,开打节奏和精神面貌,处处精雕细琢。唐校长还告诉学生们,武戏打的是戏,而不是把子,关键是要有剧情、人物。空场间隙中,时时见到学生们练习的身影。演员不见台毯不行,没有观众的演出只是黑暗里的表演,只有观众的目光才能点亮舞台,这样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们要珍惜每场演出,丰富的舞台经验肯定“长功”。






      澳门是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在这个高度现代化、中西文化荟萃的地方,选择上演传统戏曲,足以体现其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也显示出中华民族共通的精神血脉和审美情趣。无论是南海碧波边的澳门,还是千里之外的浦江之上,千百年不绝如缕的一脉戏曲元气需要护持和养壮,而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人,无疑是这项使命的最佳人选。上海戏校将继续担负起培养优秀戏曲后备人才的重任,继承传统、发扬国粹,不断播散戏曲的种子。



文:高  荣、 王  瑞

图:杨増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