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名家 谱新篇 | 京剧表演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教学大纲编撰工作纪实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0-07-31浏览次数:57




      上海戏剧学院和附属戏曲学校京剧表演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教学大纲编撰工作于今年6月底正式启动,撰写工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专家们在听闻此事后都很兴奋,对我院此举颇为赞赏并欣然接受我校的聘请,编撰工作逐步开展。日前,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附属戏曲学校副校长金喜全带领工作小组先后赴杭州、北京等地进行专家访谈和录制,工作历时八天,共采访十余位专家,受访专家平均年龄83岁,共拍摄时长近20小时,整理5万多文字资料。在录制工作中,诸位专家们对新培养模式的肯定与热情,对大纲编写工作严谨、专注和负责的态度令人由衷钦敬,深受鼓舞,难以忘怀!




名师访谈

      著名戏曲教育家钮镖老师、沈世华老师以多年的教学治学经验向我们讲述学戏过程中选材、辩材、定材、因材施教等戏曲人才培养要素。为了方便我们的拍摄,他们特意从远郊赶到市区亲属家里接受我们的采访。


      “盖(叫天)派”武生嫡传张善麟老师和“杨派”武生名家杨少春老师都提出先功后戏,全面培养,武戏创新的教学思路,同时分享了自身在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和教学方法。


      著名戏曲教育家马名群老师对中本贯通试点工作十分赞许,早早开始精心准备材料,数易其稿,为大纲列举了几百出不同行当的剧目,对一些重点剧目更是分析精到,要点明确。马老师不但撰写教纲还专门写了几篇文稿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经验,毫无保留。


      武旦名家宋丹菊老师从专业角度对武旦教学提出“既武又旦”的人才培养标准,在文化理论方面她认为戏曲人才知识结构应该从编导、教育、宣传、管理等多方面予以培养,能够在十年制的教学中受到更广泛的知识能力教育。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老师对大纲的编订特别重视,对京剧教学从历史到如今的传承发展做了深度思考与总结,虽然平时事务十分繁忙,但为了我们的访谈特别挤出时间参与录制,围绕戏曲教育做了细致详尽的阐述。叶老师对小生行当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了小生教学传承所做的具体工作,并且对基本功教学、理论学习、舞台实践提出教学理念和高标准规范要求。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老师在收到邀请后多次修改大纲文稿,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阐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特别强调嗓音与基本功的重要性。她认为现阶段上海戏剧学院和附属戏曲学校整理中本贯通十年的教学大纲工作恰逢其时,弘扬京剧艺术,成班建制的培养京剧人才,必将对京剧艺术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戏曲教育名家陈国卿老师为老生行当的教纲做了严格地剧目筛选与科学设置,各方因素考虑周到,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繁冗的准备工作。因家里正在装修,为了能够尽早交稿,他屈就狭窄一隅,撰写教纲表格,因为一个错字不惜翻箱倒柜去找涂改液,看到陈老师的工整文稿,字里行间蕴含着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王梦云老师拿出了自己上世纪50年代的学习记录本,根据自己学戏、演戏、教戏的经验从唱腔、念白、表演各方面考虑,对老旦行当做了十年的教学安排梳理,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剧目安排等进行了宏观的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在基本功课程上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陆建荣老师和王佩孚老师,两位老师强强联手,兢兢业业,极为细致地把基本功课程做了编订并且有不少新的改革内容。王佩孚老师为了更好地工作,特别放弃自己在外地的假期,回京居家查阅资料,认真编写。访谈中为了讲述更加清晰,提前连接电视屏幕向我们展示京剧教学基本功各个阶段的课程安排。


■  


      一份大纲牵动着各位专家的心,那颗期盼的心,那颗对京剧艺术放不下、爱至深的心。忘不了老师们在马路边、小区口迎着烈日、冒着风雨迎送我们的热情,忘不了早已泡好的甘茶、切好的水果,忘不了“不谈条件”的爽朗允诺,忘不了“仅供参考”的谦逊师风……感谢各位老师!在专家老师们的关心呵护下,上戏将会再接再厉扎实推进京剧表演中本贯通试点工作,为培养戏曲艺术接班人砥砺前行。



  文字:金喜全 傅文玉   图像:杨增豹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