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松懈,线上学习不停歇。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育学术交流,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自校园封控以来,教导科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副校长唐禾香的支持下开展系列讲座,充分借助社会资源,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有关思政教育、艺术鉴赏等特色讲座,利用晚自习时间在线为我校师生进行适度延伸。
系 列 讲 座
4月20日晚,《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封杰老师,受邀为我校师生带来《京剧名宿访谈的故事——梅兰芳的“三德”》线上讲座。本场讲座既是一堂上乘的艺术赏析课,更是一堂生动感人的思政课。封老师用自己多年来走访京剧艺术前辈的素材,通过讲述梅兰芳先生的二三事,令在场的师生们了解到梅先生不但成就了享誉世界的梅派表演艺术,更有着恪守祖训、令人钦佩的高尚品德。梅先生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博采众长,心系观众,只为给观众带来好戏;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扶危济困,德艺双馨,成为梨园楷模。梅先生做人做事讲求:社会公德、做人美德、职业道德,更是践行“国重于家,德先于艺”八字祖训的典范,正所谓“忠厚传家久,德泽源流长”。也正因为梅先生有“一字为师”的情怀,有宽容的利他心,有蓄须明志的爱国之情,才成就了伟大的梅派艺术,才引发了“万人空巷看梅郎”的盛况……
讲座最后,封老师语重心长地嘱托学生在学习梅先生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的同时,更要学习他高尚的品格,这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把前辈艺术家用毕生心血铸就的艺术形式,更好地传承下去。
4月27日晚,国家一级演员,京剧“高派”老生领军人才,吉林省戏曲院院长倪茂才先生为我校师生带来《嗓音发声的结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为《嗓子的保护与运用》系列讲座的第一课。变声期,即戏曲行话中的“倒仓”。倪院长以提问开始,通过互动引发学生讨论的热情,继而结合图文与道具,将发声结构的原理妙趣横生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了解自身发声结构的基础上,明白诸多“小麻烦”的成因,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嗓子。倪院长以自身为例,告诫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勿骄勿躁,应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合理应对,通过日积月累科学地练声吊嗓,每个人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声音”。
讲座中,学生们眼中充满期待,手下奋笔疾书,跟着倪院长的节奏,将知识记在心上,更举一反三提出问题,向倪院长“取经”学习。老师们更是频频互动,纷纷表示感谢,希望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最后,唐禾香副校长对在场的学生殷切嘱托,她提到孩子们的嗓音条件不尽相同,不论未来是成为舞台上的演员还是戏曲教师,都需要嗓子的支持。先天条件好的要学会运用和保养,才能延年。嗓音不佳的更要下苦功夫,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会掌握发声方法,持之以恒的训练,在不同年龄段用心体会探索,帮助自己提高演唱水平。倪院长数十年如一日的记录归纳整理,不论是理论或是经验,都异常宝贵,唐副校长希望借此机会,师生能够拓宽思路,学以致用。
因为坚守,所以花开不败,抗疫路上不屈的信念终将迎来回响。因为热爱,所以持之以恒,成年累月的积累学习,方可做到从“量”到“质”的转变。请相信,所有在沉寂中积蓄的能量,必将会迎来最绚烂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