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的笑声在哪里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2-12-15浏览次数:10


窗外冬日的阳光掠过泛黄的落叶,几缕漂浮着的金色“丝带”,透过枝丫落在窗台上,传来了石库门的笑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海派文化艺享会相约上戏昌林路校区,一场《石库门的笑声》非遗文化传承沙龙拉开帷幕。上海戏剧学院工会副主席张云蕾、工会办公室主任冯昀霞、戏校副校长、工会主席陈俊杰、戏校退休支部书记胡根夫等领导、嘉宾与广大会员三十馀人欣然莅临。


图片

石库门的笑声在哪里?石库门的笑声是属于上海人的笑声,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诙谐幽默却又不失礼节的表达方式。以上海本地方言为基础的独脚戏,既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最贴近上海人民生活的艺术种类。活动当天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艺术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毛猛达老师前来为大家传递石库门的笑声。作为国内著名的海派笑星,毛猛达说、学、做、唱技艺全面,舞台表演生动幽默,多年来先后创作、表演了上百段独脚戏作品。其塑造的“阿德哥”、“唐福根”、“三六九”等人物栩栩如生、噱而不俗,贴近时代与生活。近两年由他与沈荣海搭档创演的全新作品《石库门的笑声》反响热烈,已连续演出100多场。传统独角戏与海派脱口秀的完美结合不仅显示了“本土曲艺”旺盛的生命力,更使“独角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持续传承,发扬光大。


图片


石库门的笑声在哪里?石库门的笑声也是典型的“上海声音”。毛老师结合当下社会焦点和热点信息,以传统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姿态,反映了上海市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一个下午的沙龙活动,不断响起师生们的笑声和掌声。毛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与幽默风趣的表演紧紧围绕现实生活,让我们在开怀大笑中共情,在忍俊不禁中自省,彰显了独角戏顽强的生命力。独角戏的内容大多围绕普通市民的衣食住行展开,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的缩影。石库门的笑声既让老师们温情回忆了这座城市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走进新时代的繁荣昌盛;也让年轻一代的学子们切身感受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下,上海始终不变的海纳百川与包容兼并!


图片
图片


石库门的笑声在哪里?石库门的笑声在师生们的互动中。由21话影班学生郭巩蕾、胡语溪、高一格、孔妍表演的绕口令和诗朗诵《如果有来生》、《燕子》得到了毛老师的高度好评。他鼓励同学们要增强自信,平时要多练基本功,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自身素养和自信心。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舞台上更好地、更真实地展现自己。活动尾声,毛老师与师生热烈互动,大家纷纷学说包括浦东话、崇明话等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地方语言。在“说与学”中会场内欢声笑语不断,“石库门的笑声”从弄堂人家走进师生内心,欢乐飞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图片
图片


戏校工会主席陈俊杰副校长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毛老师表示感谢,他说:“通过分享,毛老师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他对艺术的初心和对于舞台的敬畏。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为我们呈现了独角戏最真实的表现形式。”同时,陈主席也结合学校当前开展的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与即将走上职业艺术道路的同学们一起探讨“艺术到底是什么?”,并表示希望以后能再邀请毛老师来莲花路校区与老师们交流和分享,给师生们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


图片


冬日的阳光携着石库门的笑声,展现了海派文化的创新与包容,赋予了上海独特的城市精神。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对中西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充分的吸纳、聚集、融合,并创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面建成。海派文化艺享会也将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建设文明健康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