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共铸艺术辉煌——上海戏校助力澳门艺术普及教育纪实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10


今年我校迎来了建校70周年,七秩风华,薪火相传,学校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更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片


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之邀,我校副校长陈俊杰率领少年京昆团一行69人,于金秋十一月踏足澳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参加“2024/2025学年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的专场演出,为澳门地区的全体高三学子们呈现了一场场京昆经典剧目的视听盛宴。


图片


在澳门大学大学会堂,连续三天的六场“鉴赏国粹•细味戏曲”专业演出,成为了一场场文化的盛宴。我校京昆教研室主任戴国良老师担任专业主持,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生动的语言,向观众们介绍了戏曲的起源、发展以及“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分类。他详细解析了四功五法的表演技巧,并通过经典剧目的演绎,将中国戏曲的三大艺术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
图片

此次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基本功水袖学习的互动环节,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戏曲表演的精髓,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图片

“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是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为推动艺术教育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4/2005学年开始实施以来,该计划已经惠及了全澳门的学生。通过组织学生走进正规剧院欣赏专业艺团的演出及介绍,学生们得以领略到木偶、戏剧、戏曲、中乐、西乐、舞蹈等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校一直致力于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和传承。自2010年起,我校已连续十四年组织少年京昆剧团赴澳门演出经典京剧、昆曲剧目。这些演出不仅展示了我校在戏曲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更为澳门地区的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戏校自1954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为核心使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我校已经成为一所多剧种、多学科、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戏曲表演专业”是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品牌专业。我校还荣获了“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以及“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多项殊荣。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我校师生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老一辈艺术家们悉心传授技艺,新一代学子们则继承和发扬着这份传统。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使得我校在戏曲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此次赴澳门演出,我校师生们再次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表演的《挡马》、《游园》、《三岔口》、《铡美案》、《游街》、《虹桥赠珠》等经典剧目,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通过这场演出,澳门地区的学生们得以亲身体验传统戏曲之美,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现场学习戏曲水袖环节也备受学生们喜爱。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他们认真学习每个动作,仔细琢磨每个细节,努力将戏曲艺术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图片

11月7日下午,陈旭伟厅长和陈俊杰副校长亲临现场观摩了演出。他们对师生们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勉励大家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次赴澳门演出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协作。他们各司其职、凝心聚力,共同为这次演出保驾护航。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得我校在戏曲教育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就。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承“薪火相传”的精神,不断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将继续加强与澳门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更多学生提供欣赏和学习戏曲艺术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戏曲表演人才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