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严庆谷开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5-03-07浏览次数:11


名家领航,以匠心启新程



3月3日,我校振飞楼剧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严庆谷老师,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主题,为全校同学讲述了一堂“有筋骨、有血肉、有温度”的艺术人生课。


图片


严庆谷老师于1981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科,至今从艺四十余载,工文武丑行,擅演悟空戏,是白玉兰奖得主、上海市领军人才。讲座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以“变与守”为脉络讲述从老生转行丑角的艺术抉择,分享练功受伤仍坚持登台的坚韧故事,更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诠释了京剧艺术“千锤百炼方成器”的真谛。他提到,艺术传承需在传统程式中注入时代魂魄,正如中医“通则不痛”的哲学,唯有不断突破自我,方能淬炼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图片

学生感悟,以勤铸艺


程伟航(21京剧班)

图片
图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在开学第一课上,严庆谷老师以自身艺术生涯为镜,映照出京剧传承的苦与乐。从少年时期刚接触京剧时的青涩,到学生时期遇到种种挫折的坚韧,再到从业后面对纷繁诱惑时的坚守,严老师诠释了何谓守正创新。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严老师提到韩愈所作的《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及京剧“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所说的学戏的五个要点“找找事儿、认认人儿,琢磨琢磨心理劲儿、找窍门儿、安玩意儿”。严老师将这两句名言掰开了、揉碎了讲,同时建议我们养成健康良好的作息勤学苦练,利用好空余时间多阅读,多了解历史。

讲座的最后,严老师空出些时间为我们答疑解惑,我提出了令我困惑已久的问题:学习《时迁盗甲》这出戏时,剧目老师在课堂里为我仔细分解成一个一个优美的动作身段,只需勤加练习,就能达到标准,但在学习《时迁偷鸡》时,为何动作和脚步总是做得僵硬。严老师为我边做讲解边展示身段脚步,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惟妙惟肖,使我顿悟。并告诉我需要多面对镜子练习,找到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的时迁,那个落魄邋遢但却极好劫富济贫的人物形象,使我学会练习的方法。

严庆谷老师的开学第一课,是我新学期的良好开端。严老师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瑰宝,教学相长,幽默风趣,坚韧不拔,令我钦佩不已。我一定要向严庆谷老师学习。再次感谢严庆谷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堂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不断前进!


方小萌(19昆剧班)


在“不完美”中寻找戏曲的魂魄


严庆谷老师从老生转丑行的经历,恰似传统艺术在时代激流中的一次华丽转身。这源于一位老先生的慧眼识珠,更是京剧艺术内在生命力的自然选择。我认为,这种转变,折射出传统艺术是要经过不断的自我调适与打磨创新的。

改行后,训练很累很苦,母亲很心疼,肌肉酸痛时,哥哥也常常帮着扎针缓解。出现了不少难题,但都会努力攻克。手骨折后的坚持,台上失误后的从容,这些细节都在勾勒一位艺术家的精神图谱。当严庆谷老师在台上拧旋子跌至台下,又从容上台继续表演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丑角演员临危不惧的定力,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生动诠释。这种精神,与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哲学不谋而合,恰如哥哥手中的银针,既是对身体的调理,也是对精神的淬炼。

老师讲到,还有一次在演大闹天宫的时候出手失误了。在台下的时候练得十拿九稳,到了台上,由于灯光的原因,一个动作掉了好几次。俗话说“不掉不是好出手”,这句行话让我深思。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艺术哲理:真正的艺术传承,不在于完美的复制,而在于在失误中寻找突破,在挫折中实现超越。

当我聆听严庆谷老师的讲课,不仅是在聆听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史,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传承的力量。我是学习昆曲旦行的学生,在这个传统戏曲与当代审美激烈碰撞的时代,老师的从艺经历给予我超越行当的启示: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昆曲与京剧的剧种之别,不是花旦与丑角的行当之异,而是我们如何在千年程式的骨骼里,注入属于这个时代的血肉与魂魄!


图片

以灯传灯,光耀梨园


严庆谷老师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一场艺术分享,更是一盏指引学子前行的明灯。他的坚守与创新、幽默与坚韧,深深烙印在每位学子的心中。正如本次讲座的主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蕴含的深意,愿全体学子以严老师为榜样,在传统艺术的沃土上深耕不辍,让国粹之花生生不息,绽放在新时代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