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文化教研室主任陆佳益老师主持,文化教研室教师全员参与。活动采用“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家微讲座—总结提升”的闭环模式进行。文化教研室特别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主要研究古代文学的硕士生导师石晓玲老师和上海市资深历史教研员檀新林老师两位学科专家听课评课,并围绕“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一核心议题开展微讲座,本次微讲座亦属于教师实践坊系列特色活动之一。
课例展示
专家点评
课后,两位学科专家分别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并给予高度评价。

石晓玲老师指出,景楠老师的公开课充分把握住了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学情与特点,教学风格生动活泼,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过程完整,各环节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与兴趣,在情境式教学中充分领略古典诗歌“景、情、思”三位一体的独特魅力。

檀新林老师指出,郭照逸老师的公开课准备充分,构思精巧,教学环节组织恰当,教学过程合理规范,并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充分运用“示范-模仿-迁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讲真实历史故事”激活历史课堂,让故事中蕴含“事、情、理、价值”,且郭老师基本功扎实,整堂课彰显了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专家微讲座
活动最后,石晓玲老师带来微讲座《中学古诗文教学策略》。在讲座中,石老师以中学古诗文教学为例,分别从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学情特点与认知发展、《江南春》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几个方面进一步展开,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拓展知识边界,力争实现从“上好一节课”到“上好每一节课”的跨越。

檀新林老师也结合“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这一内容与老师们分享了微讲座《探讨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从史料角度进一步拓展,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指导老师们通过聚焦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效果,进一步探讨“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核心主题。

总结提升
在本次活动中,唐禾香副校长肯定了本次活动的积极一面,称赞本次活动彰显了“文教新气象”,并指出文化教学一定要结合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素养。张磊副科长全程参加听课评课,对两次活动做总结陈词,提炼本次活动成果,并对未来教研工作提出希望与要求。此外,教导科、研训中心、图信中心和后保科,亦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学科专家与听课教师的多元评课、议课,对教师学科教学进行深度剖析与诊断,既肯定亮点,也直面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探寻教学优化的发展路径。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文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不断激活课堂生命力,为我校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更多文化智慧与精神力量!


内容提供:文化教研室
文字撰写:文化教研室
照片拍摄:文化教研室、图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