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非遗润童心 文化自信筑梦想——我校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开展特殊青少年关爱活动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5-10-13浏览次数:10

在全国科普月“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热潮中,我校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联合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虹口区密云学校,于9月28日在虹口区密云学校联合举办“非遗筑梦·心向阳光”特殊青少年科普与心理健康融合体验活动。

作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我校始终坚守“传承非遗文脉、服务社会需求”的使命,此次活动采用“非遗文化 + 心理健康”的创新模式,把戏曲艺术的温暖与力量传递给特殊青少年群体,彰显了戏校与基地的社会责任担当。

活动中,我校木偶专业教研室教师、基地教师虞悦与我校24木偶表演专业的学生带来非遗木偶表演“偶艺风采”,通过“指尖操控”互动科普,详解木偶构造原理与操控技巧,让现场的孩子们在亲手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匠心与智慧。活动结束后,虞悦老师感言:“戏曲艺术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纽带。我们希望通过木偶的‘灵动’、戏曲的‘韵味’,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在传统文化中寻得心灵的归属感。” 

图片
图片

此次活动特别融入心理健康服务模块。我校音乐剧专业教研室教师、基地教师、上海市阳光科普行公益大使张帆涛以一曲《同一首歌》传递温暖,用音乐搭建情感共鸣的桥梁。同时,活动现场还同步设置专题心理辅导区,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开展心理健康科普,为特殊青少年提供专业心理支持。

图片

本次活动是基地“传承+辐射”双轨模式的生动实践。一方面,它坚守戏曲艺术等传承核心工作;另一方面,借助致公戏曲社这一公益平台,将专业资源转化为社会服务效能,使特殊青少年群体能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非遗保护以及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未来,我校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将继续以“展戏曲魅力,扬文化自信”为使命,深化“传承非遗文脉、服务社会需求”融合路径,让戏曲艺术在守护童心、赋能成长中焕发新的生机,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戏校力量”。



内容提供:学生科

文字撰写、照片拍摄:校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