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族遇到西洋 当传统遭遇时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2-16浏览次数:108

12月9日晚,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和我校共同承办的“弦·越——越剧经典与四重奏迎新音乐会”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隆重举办。

本次音乐会尝试了一种新的演出模式,即以弦乐四重奏为越剧伴奏。当弦乐演奏者精湛的技艺与越剧演员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唱腔相结合,随着两者将各自的艺术魅力展现到极致,在丰富艺术情感的表现力上达成共鸣,相容相彰,呈现出了令人陶醉的艺术意境和触及性灵的艺术享受。

音乐会演出阵容强大,越剧名家王志萍、韩婷婷、张咏梅、谢群英及青年新秀王清、李旭丹、杨婷娜、盛舒扬等纷纷登台献艺,虽然离开了越剧传统的伴奏乐队,但在弦乐四重奏的伴奏下,《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十八相送”的离愁,《西厢记》中崔莺莺月夜听琴的心事,《红楼梦》中林黛玉泪成千行的情愫,依然被她们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次日上午,音乐会的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举办。会上,领导和专家们围绕音乐会的演出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下一步的改进、提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努力的方向。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郭宇表示:这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也是原创精神的体现。对于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载体,学校比剧团有优势,因为学校必须具有艺术探索与创新的自觉性;著名作曲家陈钧表示:“洋为中用”是一个课题,这次的演出形式是一个崭新的实践,值得赞赏,但同时也存在音乐调性单一、越剧味道不浓的缺点。这种尝试性的创意如何保持并发展下去,值得业内人士研究和探索;《上海戏剧》主编胡晓军表示:这种新的尝试来自于越剧剧种的年轻和越剧人的危机意识,如果越剧不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只能进博物馆或退回农村,所以这次演出对越剧的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选择四重奏为越剧伴奏非常合适,是宫廷味道与世俗味道的交流与融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刘觉表示:看到这次演出,心里一亮。从目前的舞台上来看,话剧和西洋的艺术交流很多并且多样,戏曲则很少。这次演出是一个新的尝试。从两方面可以肯定这次尝试的积极作用,一是越剧的唱段和弦乐四重奏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二是这种形式的演出有利于演员演唱艺术的提升和突破;《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赵忱表示:看到这次演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虽然他现在可能走得不稳,但他有希望越来越好。因为越剧和弦乐四重奏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塑造新的艺术样式很有利,而且编创者想把这次演出做得很精致的想法很难能可贵,也很适合上海;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孙惠柱则从演出管理模式的角度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这次演出的性价比非常高,值得推广,更可以以戏曲音乐会的形式推广,为戏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剧协秘书长沈伟民、副秘书长姜学贞;《上海戏剧》副主编张文军;我校党总支书记贡献国、副校长侯永强;著名剧作家张东平;越剧表演艺术家史济华、韩婷婷;我校音乐专业教师杨健等领导和专家也参加了研讨会并做出了精彩的发言。

随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时代对艺术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艺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也逐渐被探索,被运用。“弦·越——越剧经典与弦乐四重奏迎新音乐会”作为一个尝试,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在今后还要做更多的探索,在民族与西洋之间,在传统与时尚之间寻找平衡点,使之碰撞出更加灿烂的艺术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