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简介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前身为上海市戏曲学校(以下简称戏校),成立于19543月,是一所以培养戏曲表演人才为主的多剧种、多学科、综合性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上海市重点专业。2005年戏校被文化部、财政部授予昆曲表演人才培训中心2008年被确定为上海首批传统戏剧综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4年被上海市教委授予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称号;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9年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2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2016-2020年);2021年被上海市文明办评为“2019—2020年度(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戏校首任校长为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现任校长昆曲艺术家张军。                    

戏校是一所有着光辉历史的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95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下“华东昆曲演员训练班”正式开班,校址为华山路1448号。1956年,在建校之初的昆、越两班基础上增设了京剧、沪剧、淮剧、评弹、戏曲音乐等五个专业,成为初具规模的多剧种、多学科、综合性的中等专业学校。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京昆首届毕业生组成了上海青年京剧团赴香港演出,受到中外人士的热烈赞扬,充分展示新中国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戏校师资力量雄厚,六十多年的教学中,既有老一辈艺术教育家言传身教,更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辛勤耕耘,还面向全国聘请著名艺术家、优秀师资来校讲座和任教,名家名师的加入为戏校的教学汇聚了全国最强的教师资源。在重点抓教学的同时,戏校还为中青年教师们在专业的提升和实践上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以培养既能教又能演的双师型教师为导向,推动老师学习培训、传承演绎、创作交流、教学实践全方位的专业能力提升,以期达到加大教师舞台实践力度,优化师资教学水平。通过名师带教,中青年教师培养,学校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队、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戏校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教材编写和剧目创作。先后编写了《戏曲龙套教材》、《元代杂剧艺术》、《中国历代服饰》、《昆曲精编教材300种》(现更名为《昆曲精编剧目典藏》)、《京剧精编剧目典藏》、《二胡演奏技术系统进阶教程》、《琵琶教材》、《简谱视唱练耳实用教程》、《木偶操控基础教材》等校本教材。学校曾改编、创作演出《墙头马上》、《柜台》、《红楼十二官》、《诸葛亮招亲》、《穆桂英挂帅》等京、昆剧目。2019年,戏校积极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创排以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事迹为主题的京剧教学实践作品《英雄二小》,该剧入选2019年全国艺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校本剧(节)目优秀作品视频集,并赴北京各大高校巡演。


戏校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高,着力推进京剧表演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率先在全国领先实施“中本贯通”京剧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戏校潜心探索中本贯通培养机制,尊重并总结戏曲人才培养规律,多次组织全国知名专家研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方法、教学阶段与举措,编定专业教学大纲,促使京剧表演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日趋完善。学校先后开设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评弹、滑稽、木偶、儿童剧、影视、模特、音乐剧表演和器乐表演、民乐演奏、舞台美术、武功师资、艺术管理等专业。先后培养了蔡正仁、岳美缇、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计镇华、刘异龙、王芝泉、方洋、张铭荣、王英姿、顾兆琳、张静娴;杨春霞、李炳淑、孙花满、齐淑芳、朱文虎、马博敏、徐幸捷、方小亚、张达发、赵国华、胡璇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管理者;以张军、沈昳丽、王珮瑜、史依弘为代表的中青年京昆名家和蓝天、田慧、袁佳、倪徐浩、钱瑜婷等优秀青年京昆演员。目前,戏校和上海各主要戏曲院团建立了合作定向培养后备人才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上海各戏曲剧种人才培养的全面覆盖。


近几年,学校在校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获得全国京剧界和戏曲教育界的广泛肯定和鼓励。数千名毕业生中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和其它全国性大奖上百人次,还有不少毕业生走上了各院团艺术管理的领导岗位。


学校以推广戏曲文化为己任,发挥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的作用,面向社区街道、企业、学校,开展艺术讲座、职业体验课、实践演出等活动,形成基地品牌效应。多次组团出访英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丹麦、泰国、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为戏曲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形势下,戏校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夯实中专基础教育,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国内综合实力一流的文化艺术传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