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协办的“梅韵流芳——京剧梅派名师杨畹农教学成果研讨展演活动”于3月22~23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抢救、传承和总结老艺术家表演经验和教学成果的系列活动之一,是戏曲学校继去年举办 “童芷苓、倪传钺、言慧珠、表演艺术和教学成果系列研讨会”之后的一次重要活动,对于总结京剧艺术、特别是京剧梅派表演经验和教学成果,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广局领导马博敏、京剧名家梅葆玖和杨畹农先生的弟子、生前好友和亲属,吴迎、李炳淑、杨春霞、杨开基、朱玲妹等将参加此次纪念活动。
杨畹农(1907-1971)是京剧旦角教师。原名杨善鸣,字畹农。安徽桐城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幼年爱好京剧,尤其酷爱梅派艺术。嗓音宽亮甜润,又因文学基础深厚,精通声韵音律,故对梅派声腔艺术的研究实践尤有独到之处。早在三、四十年代就誉满南京、重庆。50年代曾与梅兰芳、程砚秋、赵荣琛在上海同台演出《四五花洞》。在主演《生死恨》时,梅兰芳登台致词,亲自为其把场。解放初期创建了“梅剧进修会”,亲授新老梅剧三十余出,学员发展至130余人。杨畹农整理出版梅派剧本,创立记录梅派唱腔和身段的模式,为发扬梅派艺术奠定了基础。1956年,由梅兰芳大师亲自推荐杨畹农到上海市戏曲学校任教。杨畹农悉心培养京剧传人,他教学认真,爱才若渴,桃李盈门。培养了李炳淑、杨春霞、朱玲妹、王健英、马博敏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传承梅派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杨畹农先生不仅在培养专业梅派表演人才上成就显著,而且在培养业余梅派爱好者方面尽心尽力,经他教授的梅派爱好者前后多达二百多人。其中一位盲人苏云英女士就跟他学了七年之久,在他的指导下,苏女士还在电台获得大奖,至今,这位盲女还在继续传授梅派艺术。
杨畹农先生对梅派艺术倾尽全力,对学生排演《洪湖赤卫队》、《红灯记》等现代戏也提出过不少创造性意见和建议。
十年动乱中,杨畹农不堪逼供,1971年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