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中等艺术学校市场竞争力 ——浅谈中等艺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3-10浏览次数:5

内容提要:
       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中等艺术学校不能培养出服务社会、服务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事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必将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未来文化市场的稳定。21世纪,中国政治和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是日新月异。身处改革大潮中的中等艺术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社会功能也在发展方向也变化之中,它们如何提升培养的艺术人才竞争力呢?本文试从分析中等艺术学校的现状入手,着眼于中等艺术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立足行业特色,保持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办学,服务艺术未来发展”的中等艺术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教育界同仁探讨。
关键词:
     中等艺术学校 市场竞争力 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 德艺双馨 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  未来发展
正文:
     职业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相连。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也将带动学校的办学体制乃至教育服务方向的变化。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明确,许多中等专业学校为提升市场竞争力,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也在随之改变。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变化中,渴望生存和发展的中等艺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如何变化呢?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研究现状、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制定。否则,或者培养目标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或者培养目标落后时代发展,误人子弟,浪费教育资源。那么,中等艺术学校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艺术学校人才的需求怎样呢?
     现阶段,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到了显著地位,但中等艺术学校教育的现状还是在夹缝中生存。改革开放近30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家长和学生一般不会选择接受中专教育,或者即使选择了中专,也只是作为一个过渡,他们希望中专毕业后能继续深造,或者先参加工作,边工作边学习。同时,现在的高等教育正由英才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越来越低,预计到2010年,全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将达到15%,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中等教育的生源比例越来越低。加上中等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发展,初中毕业生选择学校的余地越来越大,每个中专学校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中等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的买方市场。中等学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特色的中等学校将无法生存,没有优势的中等艺术学校将无法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就其服务方向来说,大多数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当然,也有主要为行业服务的,像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现在,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已经地域化,过去主要为行业服务的学校,正加大了专业改造的力度,努力做到立足行业,服务社会办学。像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正朝着“立足行业特色,保持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办学,服务上海未来发展”的办学目标奋进,因为不能为社会服务的学校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中等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文化知识,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但我们面对现实,研究社会发展趋势后,可以知道,这样的目标应该完善为:中等专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文化知识,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 “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一专多能”就是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竞争的优势,“可持续发展”就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的中专毕业生没有专业上的优势,必将被市场淘汰。我们的中专毕业生不能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必将被社会淘汰。
为达到“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中等艺术学校要做那些工作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等教育不能总是依靠政策照顾来维持生存,要靠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来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所以,中等艺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比过去更高。要培养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等)和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的艺术专门人才。同时,我们的中等艺术学校还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艺术人才,仅仅具有一次性就业能力和技能是不够的。中等艺术学校的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它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和做准备。所以,中等艺术学校要抓好学生以下素质的培养。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中等艺术学校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靠的接班人,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热爱祖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胆识;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作风;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态度;有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二)知识素质的培养
      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中专毕业生必备的基本知识。中等艺术学校在教学中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融会贯通,真正理解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中等艺术学校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中等艺术学校的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具有超前性。从历年的中等艺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就业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滞后于市场且学历文凭较低。因此,学校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考试,使学生能获得一张毕业文凭和多张职业技能证书。
     (三)能力素质的培养
       能力素质是人才规格的核心。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中等艺术学校的毕业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能力,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国际化、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中,我们的中专毕业生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没有这些本领,就不能很好或者根本没有能力服务社会。
 (四)身心素质的培养
       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中等艺术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团结协作;才能在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坚持到底。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劳动素质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劳动少,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中专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中等艺术学校也要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并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
       中专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这一趋势正日益加强。因此,中等艺术学校的人才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要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使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一)保持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办学,服务社区和城镇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现存的许多中等艺术学校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它们为传承和发展人类优秀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还是要在保持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办学。像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这几年里,正努力保持京昆专业特色,立足上海、辐射周边、服务全国,把学校建成国家京昆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为这些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等艺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专业的艺术人才,为繁荣文化市场服务。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正构建人才高地,高等艺术人才大量涌入,而国内很多一流中等艺术学校正处于这些城市,这时,我们的中专毕业生若没有准确的职业定位,毕业后将很难找到工作。我国西部发展和小城镇文化建设需要很多艺术专门人才,我们的社区和街道发展需要很多艺术专业人才。中等艺术学校应思考怎样为社区和街道培养人才,思考为西部发展和小城镇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我们应当认真调研,设置那些街道和社区、小城镇建设和西部产业发展所需的艺术专业。并且,在开设新专业时,还应尽量考虑设置学生毕业后可以个体从业、独自创业的专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易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创新办学模式,加强与社会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中等艺术学校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加强与社会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等艺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几年,中等艺术学校正加快教学实践演出的建设步伐,面向市场,积极与文艺院团、影视、广播事业合作,定单式培养艺术人才,努力使我们的中等艺术学校成为艺术人才的输出基地。
       无论是从教学结合实践,还是从学生今后就业考虑,中等艺术学校都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加强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除了要加强和文艺院团影视、广播事业单位的联系外,还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同时,校际之间的联合也很有必要,因为校际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扩大学校服务功能,为普及艺术教育做贡献
       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在中专提了多年,但真正做到的并不多。很多中等艺术学校在争取举办高职班和争取转制为学院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职业培训工作一直没有做好。当前,中等艺术学校除抓好学历教育外,还应考虑面向社会需求举办各种短训班和培训班,很多中等艺术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其他办学条件都不错,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服务功能,为普及艺术教育做贡献。这些学校可以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社会开放,进行各种培训,也可以走向高校和中小学开设第二课堂。
      为了使学校的培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中等艺术学校要力争办颁发技术文凭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并且,在举办短训班时,要注意发挥学校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得益彰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中等艺术学校还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间的交流。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有不少的艺术爱好者,中等艺术学校可以尝试开办外国友人、港、澳、台同胞的艺术的短期培训,然后逐步开拓,招收外国留学生。
四、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文化教学,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创造条件。
      中专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中专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像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比例逐渐缩小,而升学的比例逐渐增大。据了解,很多中专艺术学校也是类似情况。但现在的问题是:因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很难通过考试进入高校学习,使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还是太小,即使有些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也很吃力。我们一直在期盼国家政策的倾斜,希望降低文化考试分数。但是,缺少文化内涵,缺少综合素质的特殊学生,以后在文艺事业上能走多远?以后怎样去谋生就业,为社会做贡献?以往的艺术家们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后也是这样。这时,中等艺术学校应思考的是如何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这几年,国家为我们的中专毕业生升入高校创造了很多的条件,我们不能再指望其它政策保护,只能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才是对学生负责,为国家贡献的良策。目前,很多中等艺术学校采取按文化分班上课、假期补课和择优推荐等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升学比例,但效果还不够理想。真正可行的办法应该还是重视文化教学,我们可以在学生专业学习上采取“学分制,可以探索中高贯通的教学模式。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可以修满专业学分后重点学习文化课,为升入大专和本科学习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未来的艺术发展积累知识能量。
     “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立足行业特色,保持专业优势,面向社会办学,服务艺术未来发展”的办学目标只是教师的良知与职责驱使之下的愚公之见,企盼有责任感的同仁善意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l]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职教论坛1998.(8).
[2]许晓红.中等专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99.5
[3]  张圣勤.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海机电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4] 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报,2000.3.13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6] 钟启泉《学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 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