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影专业的未来展望
话剧的出现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电影的发展也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光影变迁,电视的普及在中国也早已实现,源于话剧而用电视技术手段表现的艺术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门类——影视剧,现在中国大陆地区每年生产的电视剧有一万五千部(集),从业人员好几十万,为此开设专门学科的大学也有上百所,毫不夸张地说,影视业已经是当今文化市场上的顶梁支柱产业,它甚至已经成为拉动上下游诸多相关产业发展的文化龙头产业。
在影视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还有一种新兴科技进入了21世纪的人类生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那就是网络。电脑技术发展到网络传媒的技术平台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传统的报刊书籍,也超越了广播和电视,而进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含量、更加便捷的互动模式的信息化生活时代;这种高科技成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普及速度是以前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即便还很年轻的影视剧至少在传播形式上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融入信息革命的浪潮,使之在产业革命的洪流中依然葆有艺术青春的魅力。
话剧表演就其剧场艺术的表现特性而言,是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当代这种放射性传播形态开始占主流的受众格局面前,话剧,或者说话影艺术要更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赢得更多的观众,就必须要走影视化、网络化、媒体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道路。
二、话影专业的教学侧重
从上个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开始接触西方现代戏剧开始,差不多一百年的发展道路上,有老一辈艺术家的开拓耕耘,有一代代话剧人的孜孜以求,有经验的积累,也有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建国后六十年来,从苏联引进到自己创新,在话剧影视教育方面确实有过许许多多娇人成绩,也不断地涌现出一茬茬话剧人才;但是勿庸违言,话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和影响,总体而言是在萎缩和退化,当娱乐元素越来越丰富多彩,传播形式越来越放射而迅捷的今天,话剧若要重整往日雄风,在21世纪再次彰显其艺术生命力和社会价值,就必须与现代高科技结合、与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和欣赏习惯结合、与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内在节奏相结合。
我们现在正在从事的话影教育,从内容上看是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精心打造的经典模式,这种模式也曾创造过许多辉煌;但是这种由上而下的传授式教育模式,是否就是符合当代日新月异的文化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没有改进的空间?有没有对此进行新的探索的必要?让我们先来客观分析一下——
话影专业目前基本上是以“话剧”教育为根本,从教学大纲到课时安排几乎都是话剧而非影视,但市场的实际需求是影视远大于话剧,这就是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产销对路”问题。
在话影专业的教育领域内由单一的话剧教育向话剧、影视教育并举,甚至是侧重于更加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影视表演实践教育,都是摆在新一代话剧影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战略性命题。
三、话影专业的市场需求
我们经常听说“为XX量身定做”,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目的需求的特定准备;在市场经济已经日渐成熟的今天,文化市场,或者说话剧影视市场的特定需求是有其鲜明特征的——
首先,话剧由于受演出场地、投资产出比、演员素质要求、观众欣赏层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尽管已经从前几年的普遍凋零逐渐走出低谷,但还是远远未达到可以整体性进行纯市场化操作的水平;除了有个别明星大腕加盟有商业盈利的可能外,一般意义上的话剧演出面对的市场相对是狭小的,即便像上海这样的国内顶尖大都市,话剧的生存发展空间依然是狭小的。
而电视剧的发展几十年来却是一路高歌,我们从以前每年津津乐道于几部电视剧的萌芽出发,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达到全国每年15000部左右的电视剧,而且质量上也达到了全球的一流水准,这个巨大的产能也意味着对影视表演人才的巨大需求,如果用量化统计,国内文化产业市场对影视演员的需求应该是对专业话剧演员的数十倍之多;市场的运作模式、运作规律、作品传播模式、经济盈利模式等等无不对影视产业情有独衷,换句话说:当今社会对影视演员的需求远大于对话剧演员的需求!
所以作为培养话剧影视人才的专门学校,适当调整对学生培养方向和重点就成为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学生所学的技能可以被社会真正承认和接受,因此我们今天就有理由对现行的话影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训练方法等等诸多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并科学理性地加以逐步的探索、调整、提高。
四、话影专业的调整思路
上面我们谈的都是理论性的探讨,那么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我们又将如何去做呢?既然我们都明白市场的选择侧重,那么我们就应该秉承“从市场需求出发-有侧重点地专业培训-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要求”的办学思路和教学内容设置;只有大量培养出适合市场要求的文艺人才,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我们的生源,尤其是比较优秀的生源才会慕名而来,更多的生源就会有更大选择空间,也会有更多的好苗子可以发掘,从而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快车道。
目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尽管很完善,对基础技能的培养也很有效,但我们必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此进行符合最终社会需求的必要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要大大加强对影视艺术的培养力度,尤其要对影视艺术的操作实践方面花大力气进行务实的培训,因为我们的学生最终要面对镜头的机会将大大高于在剧场面对观众的机会;所以我们的教育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就应该是定位在影视艺术,或者说影视表演、拍摄的技能性方面的培养。
这种调整的思路其实并不是对现行教育内容的颠覆,恰恰相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革新和丰富,是对现行教育模式的有益突破和顺应时事的新一轮推动。
五、话影专业影视表演教学的实践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的中心,曾经在中国艺术类教育方面独树一帜,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后期却慢慢被北京所取代。曾经与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齐名的上海戏剧学院,在最近的十多年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所培育出明星的数量,似乎都退却了往日的光芒。当我们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跨进本世纪五光十色的门槛时,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已经再次辉煌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上海这个大舞台在瞬息万变间显得更加精彩。当然,如此辉煌与精彩的成就也是我们上海艺术类学校教育工作者心中共同的梦想与奋斗目标。
自从工业文明以来,电视、电影等文化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报考影视表演的学生越来越多、影视明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社会对影视演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影视表演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而“影视表演”这个曾经带有神圣、神秘、遥远而敬畏的名词,在纷繁的当今社会,也变得无比光鲜、无比灿烂夺目。影视表演似乎已经冲破校园的学术象牙塔和影视专业制作单位的高深樊篱,成为当代人一种伸手可及的美丽梦想。曾几何时,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乃至林林总总的影视培训班门庭若市,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苛刻考核仍阻止不了千百万怀揣艺术梦想的少男少女一往情深的追梦脚步。这无疑是影视艺术可能带来的成功与收获的巨大魅力。
身处影视表演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深知:在影视表演的领域内,真正的成功者是凤毛鳞角,大部分都是平平常常的演员,甚至有相当部分学习影视表演的学生毕业后无法真正进入影视圈而不得不改行另谋他就。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更是我们这些影视表演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对待的问题。
(1)摄制工作专业化、规范化
纵观上海市几乎所有艺术类学校的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几乎都是以清一色的电教模式为展现方式,少有向正规化影视剧制作靠拢的手段。从事这些影视表演教学和指导表演实践的教师大多是不具备正规影视剧摄制实战能力与经验的,更多的是从事设备或技术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导致了现在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与正规影视操作所要求的模式的巨大差距。勿庸讳言,现在的影视界已经趋于饱和(尤其是影视演员),加上影视表演学生缺少影视拍摄实践经验,更使其在如今讲究效率的正规影视剧组中感到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甚至很有可能因而失去一次表现或成名的机会。
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也。作为影视表演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肩负着育人成才的职责,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的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在校园里进行一些影视表演的实践活动——完全与正规影视剧组拍戏时一样的场面、一样的程序、一样的要求、一样的氛围,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感性地熟悉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以及个拍摄过程中各工种与演员的关系、在拍摄现场演员的责任、分工及必须注意的事项等等?
在大量事实面前,我们不难看出上海影视表演学生所拥有的实践经验积累明显滞后于北京同类的影视表演学生。作为专业影视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调整我们对学生的影视表演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式,使广大影视表演学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影视界迅速而熟练地占据优胜态势。
(2)将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放到战略高度
在上海市艺术类学校正规的影视表演课程以外,开设一些有利于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的辅导课程。此类课程可以请专业剧组的影视导演、副导演或专业剧组的摄影师为影视表演学生重点讲述演员与剧组的关系、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及演员在摄制过程跟各个环节工种的关系等等。这种辅导课程将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其中心意思就是拍片——大量的拍片、不停地拍片,让每个影视表演学生都有机会大量接触镜头,体验拍片的欢乐与痛苦,检验创造角色的成功与失败。从策划、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录音、化妆、服装、道具、录音、场记、后期制作到作曲都按正规影视剧组配置,人数不必太多,但必须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只有这样的剧组,才能让影视表演学生真真切切地置身其间,去扮演真正的角色,去分析剧本、人物,去设计、创造角色。才能让影视表演学生体会到正规影视拍摄剧组的拍摄环境与拍摄程序。使他们在学校时就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及自我定位,以一个职业演员的要求来对待自己,让影视表演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理论—实践—理论提高的良性模式。
用这种专业化方法及手段,可以进行2、3人的小型情景剧、人物众多的群像戏或者是5-10分钟实验性短片、20-30分钟实验性短剧的摄制。总之,要使影视表演学生在学校里就充分获得一个作为影视演员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进入正规的影视剧组进行影视表演之前,就在方法上、程序上,了解与体验作为一个职业影视演员所应具备的素质、需要掌握的技能及工作经验。
上述的这些短片或短剧并不需要大的资金投入,但是这种摄制剧组在运作程序上一定要与现在普通的正规剧组的工作模式吻合接轨,比如要撰写详细分镜头剧本、机位图、详细的导演阐述、每位参演的学生必须有详细的演员创作大纲以及对每场戏表演细节的设计,让影视表演学生对于镜头面前角色的创造形成一种既有热情又有想象的过程,最后能用影像效果呈现出来。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影视表演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创作的角色形象得到充分的张扬,使他本人作为未来的职业影视演员的自信得到充分的建立。
(3)在实战中学习在拍摄中提高
在进行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时,我们剧本的撰写可以贴近生活,甚至可以在一开始就以大量实景拍摄为主,把拍摄场景直接置身于上海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里弄小巷之间,使影视表演学生与鲜活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拍摄中学习影视艺术,从聚光灯下镜头面前的不断磨练中去培养今后成为优秀演员应有的从容和坦然。
影片的后期制作也需按照正规渠道来做,比如对口型配音或同期补音、主题音乐的配置、初剪小样、精剪成品的过程、后期字幕特效等工作都需要让表演者了解其专业性、辛劳度等等,这对影视表演学生来说,将是踏上演员职业生涯后能尊重其他工种、促进今后与剧组其他工作伙伴团结合作的直接体验。
这样的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表演专业的趣味性、能动性、创造性;同时也能给参与的教育工作者以温故而知新,推陈出新的良好契机,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灵活教学模式,极大地活跃教学气氛。对于艺术类学校而言这种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教育改革尝试,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大胆突破,是正常的教学大纲外的积极探索和有益补充。
凡此等等上述所言,其主旨就是让这些影视表演学生通过实践拍片的过程,从一个掌握理性知识的学生过渡到一个主动感悟角色的演员之飞跃。让他们把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他们用实践中体验到的东西对理论进行验证、修正与提高,从而促进我们影视表演教学工作的升华,使我们海派的影视表演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各学校影视实践影视实践活动的交流
当我们将上海各类艺术学校的影视表演实践活动广泛的推动后,我们将会得到大量作品,这些作品虽摄制水平参差不齐,涉及方面林林总总,但是基本上都能反映上海艺术类学校表演的大概情况。在此广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各式各样的观摩活动,我们各个学校可以在专业人才、剧本、创造进行互通的合作,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成立全市性跨校影视摄制精英团队,以催生上海市学院派影视创作团队的崛起。这些精英团队往往可以摄制出一些具有相当文化层次、艺术品味及专业水准同时能与电视台播出的节日相媲美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有了与电视台某些栏目横向合作的可能性,使所拍摄的影视作品得以定期播出,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融入社会文化市场,同时也可以有相应的经济回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基础。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出全市的优秀影视表演学生与电视台或影视公司进行大型青春系列剧的拍摄,运用我们强大的专业人才资源与社会上的资金及电视台的播出渠道相结合,形成上海影视表演学院派军团,加入到如火如荼的影视市场,使我们的工作和努力融入今天多彩的生活与明天闪亮的希望。
(5)从实战模拟到良好习惯培养
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的剧组一旦开始组建,专业的摄影师及灯光师是必须的最基本保障,导演人选须聘请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电视剧导演或副导演。为了使艺术类学校影视表演学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表演、对角色的理解、创造力等必要的程序来竞选剧中人物扮演者,以此来发掘这些学生的表演潜力,让影视表演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形成一个竞演角色的概念。对于影视表演学生而言,很有可能这是其第一次作为影视演员来首次出演,所以要对其格外进行影视演员工作规范性培养,着重开拓对于角色的自我创造能力及对于剧情规定情景的角色形体语言的设计。使各个工作程序与模式,得到科学规范的设定,尤其在与各个工种协调配合,摄制程序上(制片表),整个工作日程安排都力求专业化。
最后还要特别重视的是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影视表演学生往往只对影视拍摄部分感兴趣,而对影视摄制的后期制作参与较少,这对于一个艺术类学校影视表演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是一个不应该有的盲点。后期的剪辑工作既是一个影视作品最后的合成过程,也是对摄制组各个工作环节成绩的再现与考量。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是对影视演员表演的总结与提高,这个生动而有益的环节可以使初出茅庐、小弑牛刀的年轻影视演员在屏幕中清晰地看到自己表演时所存在的瑕疵与不足。从事影视表演的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根据影视成品的片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的讲解,从而对学生起到帮助与提高的作用。后期制作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学生的表演过程,将其业以掌握的表演技能进行无遮无揽的放大和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呈现,用这种形式来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将成为一种影视表演的个性化教育,使之在一个操作实践的母体上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提高的检验过程,从而推动我们整个艺术类学校影视表演教学的突破与提高。
(6)希望与困难并存 激情与理智融合
我们现在只能谈到一些理性的、可以想像的创意与计划,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还会遇到不言而喻的困难及障碍。以上所建议的方法或许已经有人开始在尝试,但因为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受到限制,并没有成为上海一种普遍的影视表演教学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充满遗憾的空缺。如果我们本着对艺术负责、对学生负责、对上海未来的影视教学负责的态度,怀着拓荒者的精神,去开垦这块具有现实与历史意义的文化荒地,那么我们有理由确信:若干年后我们将收获丰厚,从我们手中将会培养出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影视表演学生,他们将是未来的舞台上成为一颗颗灿烂夺目的新星。我们作为影视表演的教育工作者,终极目标难道不正在于此吗?
我们有热情,并希望这种热情能够绽放在学校需要的地方。
我们有才智,并渴望这种才智能够结出成功影视作品的鲜艳果实。
我们有理想,并愿意这种理想能与我们学校与时俱进的前进步伐一起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