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六十周年前夕,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之邀,笔者有幸随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少年京昆剧团赴澳门,参加为期一周、共六个场次的 “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计划——鉴赏国粹细味戏曲”的专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所演的昆曲剧目中,即有《牡丹亭·惊梦》一折。而该剧及其作者汤显祖与澳门,有着一层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
明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越职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对万历朝统治作了一个清算:“陛下经营天下二十年于兹矣。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申)时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而坏之。”批评刚纪败坏,言辞激切,震惊朝野,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吏。南下途中,取道澳门,次年春北归。往返途中所见的各种新奇景象均记录于诗文中,如《香岙逢胡贾》:“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诗中的“香岙”指香山澳,即澳门。“胡贾”指葡萄牙商人。他们不种田不养蚕,却穿着中国贵重的丝织物,全靠贩运珠宝来致富,而这种方式是以农耕为本的中国人所不能理解的。汤显祖还向翻译询问了解葡人迁居澳门的情况,《听香山译者》二首之一云:“占城十日过交栏,十二帆飞看溜还。握粟定留三佛国,采香长傍九州山。”“占城”又称“贞蒲”、“占婆”,指古占城国,故址在今越南中南部。“三佛国”即古南洋三佛齐国。其二:“花面蛮姬十五强,蔷薇露水拂朝妆。尽头西海新生月,口出东林倒挂香。”首二句即描写十五六岁葡萄牙少女的装束等。《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不绝如丝戏海龙,大鱼春涨吐芙蓉。千金一片浑闲事,愿得为云护九重。”“芙蓉”也就是阿芙蓉,俗称鸦片。
著名的“玉茗堂四梦”之一的《牡丹亭还魂记》中,也有不少笔墨描写澳门。该剧第六出《怅眺》中,柳梦梅感叹命运多舛、怀才不遇时,韩子才向他建议道:“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