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至17日,应香港“京昆剧场”艺术总监邓宛霞邀请,我校京剧专业部分教师和教师乐队组成演出访问团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昆士兰音乐学院格里菲斯大学进行京昆艺术交流。
行前,在校部统一安排下,演出团进行了一周的密集排练,并按公派出国访问规定进行了出国外事纪律教育。
5月1日,第一批赴澳大利亚演出的7人,由贡献国副校长带队从上海出发,途经香港与“京昆剧场”演职人员汇合,并于当日转机,舟车劳顿于5月3日抵达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5月4日至10日,在昆士兰音乐学院进行了“京昆剧工作坊”的艺术交流活动,以“京剧打击乐”培训课程、“中国戏曲化妆”讲座、“京昆剧舞台展示演出”三个主题展开。经过短短几天的简单培训,参加培训的该院音乐专业学生,很快掌握了京剧打击乐基本的锣鼓经,如四击头、马腿、急急风等,并以现场演奏形式做了精彩的汇报。在布里斯班交流期间,访问团演出了昆曲《牡丹亭·寻梦》和京剧《乌龙院·杀惜》、《三岔口》,受到了格里菲斯大学音乐学院师生们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5月11日,第一批人员转道悉尼,与第二批赴澳大利亚人员汇合。
5月12日,全体赴澳人员在悉尼大学孔子学院,开始了“京昆剧工作坊”的艺术交流活动,举办了“中国戏曲身段表演”、“京剧打击乐”、“中国戏曲化妆”互动交流讲座,孔子学院学生对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充满好奇,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们用心模仿,不仅是亲身体验,还近距离和老师对话,详细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表演的基本法则和戏曲表演所体现美学的内涵,师生们通过直接交流和学习模仿戏曲的身段舞姿,进一步体验了对中国传统审美的感受。
5月13日晚,在悉尼大学剧场演出了京昆折子戏《牡丹亭---写真》、《三岔口》、《尤三姐—闹酒》,5月14日晚,演出了京剧《乌龙院》全剧,两场演出八百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对此次交流演出,悉尼大学方面做了精心准备,主管海外和对外关系的副校长John Hearm代表活动主办方专门发来贺词。每天演出前,悉尼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汉学家Hans Hendrischke做演出前讲话,向观众简单的介绍中国戏曲文化特征,指导观众如何欣赏中国戏曲的特点。
Hans Hendrischke院长对演出剧本进行了全文翻译,准确的文本翻译,用投影贯穿演出全程。香港京昆剧场艺术总监邓宛霞女士和我校青年教师潘洁华主演的昆剧《牡丹亭·写真》以优美的音乐和细腻的身段表演,并当场作画,引起场内观众反应强烈。青年教师童航配演的《尤三姐·闹酒》,以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引得观众们阵阵笑声,效果极佳。两场演出以整齐的阵容和乐队的精心配合,使演出获得到了圆满的成功。
当地华人媒体对此次交流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不少华人闻讯赶来观看,观众的热情程度甚至比国内更热烈。演出结束后,纷纷来到后台看望,赞扬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为他们带来了愉快的感受。
这种直观、体验、互动式工作坊形式,是当今各国艺术家相互交流时普遍采用的形式,也是各大学间,艺术教育资源相互交融的手段,更是各国之间加快文化、风俗了解的有效方法。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到中国戏曲表演特有的美学手法,扩大了本身文化的内涵,缩小了不同文化间的隔阂与差异。通过交流,也再次扩大了上海戏剧学院和戏曲学校在澳大利亚的影响。
5月15日,15名赴澳演出团成员离开澳大利亚,转道香港,换乘沪港列车,于17日上午安全返回上海。
本次赴澳交流访问期间,全体人员在领队贡献国副校长带领下,工作上精诚团结,所到之处不分你我,舞美灯光、道具字幕等装台工作都相互协作,圆满完成每场演出。在生活上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尊重所在国民风民俗,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了任务,为上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