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学校淮剧班向校領导、淮剧团领导及有关方面作了一次教学汇报,内容有腿功、毯子功、身训、唱腔及戏课,全面展示了近一年来的教学状况。看后,頗令人欣慰,感觉到有很大的进步。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台戏曲广播演唱会,其中安排了准剧班的《断桥》中许仙“自从去到金山后” 一段唱腔。在整个排练过程中,老师是费尽心力。参加演唱的男同学要台步没台步,要水袖没水袖,要表情没表情,最后加班加点,突击训练,在师生们共同努力奋斗下,才完成任务。时隔一年后的今天,状况大有改变,毯子功、腿功,都有突破;身训方面,一招一式,中規中矩,而唱腔、戏课更是收获颇丰,《索礼抗君》近半小时的戏已基本完成,只待进一步加工提高;《小放牛》载歌载舞,生动活泼,天真可爱;《夜奔》、《扈家庄》动作规范、基础打得扎实;《断桥》則是知难行难,唱腔、表演都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同学们精神状态很好,都非常认真,虽有些紧張,但不怯场,不懈怠,照平时上课那样,完成好每一个动作,唱好每一句唱腔。要知道这批学生中有十多位进校还不到一年,一样参加汇报,难能可贵。
汇报展示了进步,但也暴露了不足,一些同学唱腔的咬字不够清晰、情感上不够细腻,大部分男同学处于变声阶段,也影响了汇报的质量。
这次汇报有几点很受启迪,也值得坚持,首先是重視基本功的训练。学校强调“夯实基础” ,不独京、昆如此,淮剧也一样对待,配备了很强的教师阵容,在毯子功、腿功、身训方面安排了充足的课时。在教学与训练中不一味强调进度,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同时与戏课紧密结合,如《断桥》中许仙的“抢背” 、“吊毛” 等,都在毯子功课中作为重点的項目来訓练,而戏课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也使学生加大了练功的力度与强度,如《夜奔》、《扈家庄》等,起到了以戏促功的作用。再是充分利用学校师资资源,以京昆为师,汲取京昆表演艺术的营养,这方面是有传统的。早在淮剧从苏北进入上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虚心向京昆特別是京剧学习,有一段时间甚至同台演出,许多淮剧演员能演京剧,有的京剧演员也能演淮剧。淮剧表演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能俗能雅的特色,也就是向京剧等剧种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戏校与上海淮剧团联手再次打造新一代淮剧事业接班人,就是要发扬戏校整体上的综合培养能力,为学生打下严格的、扎实的传统基本功,以京昆为师,为他们今后走向淮剧舞台乃至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创造条件。当年淮剧二班正是得益于戏校的京昆师资和多方面的教学,毕业的学生不仅能演淮剧,许多同学到部队文工团也能演京剧、舞剧、话剧等。再就是有一个负责任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这个岗位很重要,他承担着着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淮剧教研组长董仲来同志虽然不是淮剧本行出身,但他认真负责,虚心请教,集思广益,加之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班主任陈金兰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因此比较好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他深入教学第一线,关心学生,对每一亇学生的长处短处、性格爱好、嗓音条件、身高长相都清清楚楚,对学生的安排就能做到因材施教,对行对路。联系起我校有些教研组长担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很难抽出时间、精力来谋划本专业的发展,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总结经验,似应引起重視和解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只要我们狠下决心,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计划,认真遵循学校的“十六字”教学方针,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淮剧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祝他们戒骄戒躁,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