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雅韵播濠江 ——戏曲学校少年京昆剧团赴澳门演出获得成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08浏览次数:9

    金桂飘香,秋风送爽。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的邀清,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组成以孙秋红为团长、田恩荣为艺术总监的“上海市戏曲学校少年京昆剧团” ,再次赴澳门进行为期一周,共五个场次的名为“澳门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计划——鉴赏国粹、细味戏曲”的专场演出。在零九年的九月,戏校己赴澳门展演了京昆精典折子戏《三岔口》、《挡马》、《挂画》、《昭君出塞》、《牡丹亭·惊梦》、《虹桥赠珠》等,有近五千名二十九所澳门中学高三学生覌看了演出,深获好评。澳门特別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特別致感谢信给上海教委薛明扬主任,赞扬戏校学生精采纷呈的演出和一絲不苟的敬业精神:“使本澳学生对祖国传统戏曲艺术加深了认识,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及赞誉”。

    此次赴澳,剧目应澳方要求稍作调整,演员也有很大变化,基本由戏校07级京、昆剧班学生担纲,平均年龄十四岁,学艺时间三年余。演员虽小,但基本功扎实,大都是该行当的尖子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摘金夺银,如在《挡马》中扮演扬八姐的林芝、在《铡美案》中扮演包拯的张少良等。戏校为组织好此次演出,行前进行了认真的集训,师生们在排练场上,从唱腔到身段,无数次地练习,精益求精。艺术总监田恩荣带病坚持在排练场,对剧目进行把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展演剧目质量达到最优程度,符合出访演出水准。戏校党总支副书记、演出团团长孙秋红更是紧抓管理与思想工作,成立各管理小组,各司其职,分头把关,还确定了师生对口管理名单,一位老师全程负责二到三位学生,确保安全。
  

    九月二十八日下午,首场演出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场拉开帷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何丝雅副局长及有关官员亲临观看,可容纳一千零八十六位观众的剧场座无虚席,都是澳门各中学的高三学生。第一出昆曲《挡马》短短七分钟的表演,就赢得了全场十余次热烈的掌声和喝彩。扮演杨八姐的林芝,只有十五岁,是昆曲著名武旦王芝泉的学生,平时吃得起苦,学习认真。戏中“鹞子翻身” 、“掏翎” 、“踢腿” 等身段,边式流畅,充分展现了杨八姐“女扮男装” 的阳刚之美。在和焦光普因误会而产生的对打中,炽烈紧凑,配合默契,通过“椅子功” 、“宝剑出鞘” 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紧接着是昆曲精典《牡丹亭·游园》片断,扮演杜丽娘的汪思雅,一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唱得宛转动听;扮演春香的周亦敏表演生动活泼,两人通力合作,使台下观众充分欣赏到昆曲词美曲美表演美的特色。为中外观众广为喜爱的京剧武打短剧《三岔口》,由两位十三、四的小演员演来更有一番情趣,他们不但基本功扎实,还通过摸索、碰撞等逼真的动作,成功地演绎了黑暗中打斗的规定情景,让台下观众领略到戏曲虚拟性表演的神奇。十三岁的张少良平时话语不多,但一到台上就精神抖擞。他演唱的《铡美案》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满工满调,音色洪亮,快板时字字铿锵,很好地体现了包拯嫉恶如仇的人物性格。接下来的《游街》和《挂画》,展示了戏曲“矮子功” 、“水袖功” 、“手绢功”、“椅子功” 等不同的技巧,看得同学们眼花缭乱,不断发出惊叹声。最后压台的《虹桥赠珠》,群打场面恢宏、满台生辉。扮演凌波仙子的青年教师赵博砚身手不凡,她的“前后桥踢枪” 、“腾空踢枪” 、“乌龙绞柱踢枪” 、“连续三次弹双枪” 等高难度出手动作,干净利落、有惊有险,不时博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为了便于同学们观赏,田恩荣艺术总监还在演出进行中间,采用与澳方主持人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介绍戏曲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技巧,并现场与学生互动,邀请男女各两位同学上台,在演员的示范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抖袖”、“翻袖”等水袖动作,他们有模有样的模仿,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掌声。在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首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