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曲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27浏览次数:3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班主任队伍、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教育管理措施】
  上海市戏曲学校是艺术类职业学校,随着最近几年学生生源的逐渐减少,学校选择优秀学生的余地在缩小,生源质量在下降,尤其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够,有些学生的道德水准不高,个别学生行为偏差比较严重。加上学校设置的专业学习课程较多,在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与普通学校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更有许多亟需加强和改进之处。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参加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十一五”第十期校长、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对艺术类职业学校、特别是戏曲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下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思考:
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水平,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好的一个导向性问题,对艺术类职业学校更是如此。目前,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在校学生500多人,有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曲艺(评弹和滑稽)、扬剧、话剧影视、美术、音乐、戏曲武功等近20个班级,这些班级专业明确,艺术个性化特征明显。在日常的专业训练过程中,很多专业师资来源往往是通过院(团)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以相对应的艺术院团的业务人员为授课老师主体。同时,“出人出戏”又是学校和院团的重点关注目标,但对“出人”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管理中不尽全面,往往认为只要专业业务好,就是好学生,加上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各类专业性质的比赛,获奖与否也成了衡量是否“出人”的尺度,于是,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俊遮百丑”的心态,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持无所谓态度。这种看法在少数专业课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无形中增大了这一工作推进的难度。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学校学生对文化课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殊不知,要真正成为一名好的演艺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即便“少时了了”,大了也未必能“走得更远”,不要说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大家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里涉及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问题,如何认识它,把握它,直接与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有关。作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理直气壮地提出:学生的教育管理,应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并积极付诸于教育管理实践中。
二、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往往直接面对着所在专业班级的学生,履行着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职责。班主任自身素质和能力如何?实际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又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由于戏曲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大多由专业老师兼任,他们还要处理好自身专业岗位和班主任工作的关系。凡此种种,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十分重要。
首先,要从学校制度层面保证班主任队伍的稳定性。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新老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班主任队伍来源。尤其要有计划地对年轻班主任教师的培育和带教,把他们放在班主任的岗位上锻炼他们,让他们熟悉班主任老师身上特殊的职责,使他们懂得如何去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学生的内心感受,并逐步引导学生如何去走好人生旅途上的每一步。此举既可稳定班主任队伍,又锻炼了学校年轻教师队伍。
其次,要开展经常性的交流、研讨、考察活动。针对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沟通交流,探讨应对之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拓展班主任的视野和工作思路,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改善并提升本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水平。
第三,要建立班主任队伍评比奖惩机制。对认真履行班主任职责,工作成效明显的班主任要及时鼓励,在职称评定、年终评比、学习考察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不称职的班主任要及时调整,因主观原因造成工作失误的应视后果轻重承担相应责任。
三、 要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
学生的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就是针对人的本质特征或属性进行教育培养,使良好行为或品质固定下来,并具有恒常特征的一种教育干预的过程。思想教育工作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针对戏曲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的特点,进行阶段性的、不同内容的各类主题教育。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阶段特点,通过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展开某一方面的重点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
从年龄阶段划分,可从以下五方面分阶段进行教育,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适合戏曲学校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体系:
1、12~13周岁年龄段(新生期):行为规范教育,包括文明礼貌、学习作风、课堂纪律、生活习惯、团结友爱等。
2、13~14周岁年龄段: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生理卫生、青春期心理卫生、友谊情感等。
3、14~15周岁年龄段:法制教育,包括法制意识培养、社会现象分析等。
4、15~16周岁年龄段: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艺术讲座、名家名人讲座、职业道德培训等。
5、16~17周岁年龄段:综合教育,即18岁前世界观、人生观整体上的塑造。
四、要重视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利用学校的心理人才资源优势,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在艺术类职业学校中探索建立一套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咨询系统。实践过程中,除主动在学生中开设相关心理知识普及讲座,使学生对自己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客观清醒认识外,对在有些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偏差行为,不能简单化,要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解决,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包括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层次。
五、要施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否正确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管理结果的产生。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下列措施应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并将此形成为规律性的方式方法:
1、因材施教。学生思想教育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给他们以亲情般的关怀,培养他们以校为家的“家庭归属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安心投入学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了解并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交心,循循善诱,洞察他们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脉搏,才能使教育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聚焦引导。要通过各种活动、特别是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把学生的校园生活搞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化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3、先入为主。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预防为先,防范于未然。实践中的“先入为主法”十分重要,即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之前就施之以正确的行为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就会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良好惯性,最终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良好行为。
4、趁热打铁。学生中一旦有问题和矛盾出现,处理要及时、果断、到位,要趁热打铁,避免反复,坚决防止不良作风或不安情绪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蔓延,甚至到无可收拾的地步,这是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
5、防微杜渐。学生思想教育要从小事抓起,这样既能在长远上防止问题的出现,又能够使得教育更亲切近人,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出发点和归结点十分关键,行之有效的载体十分重要。作为每一名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大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0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