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新苗绽彩濠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9-21浏览次数:2


    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暨青年局的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少年京昆剧团” 一行69人在团长侯永强副校长的率领下,于9月16日至22日,再次来到澳门,进行为期一周共五个场次的名为“澳门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计划――鉴赏国粹?细味戏曲”系列专场演出,这已是学校第四次赴澳进行该系列演出。
    此次演出共展演7出京昆经典折子戏片断,它们分别是:《三岔口》、《挡马》、《牡丹亭?游园》、《铡美案》、《游街》、《挂画》和《虹桥赠珠》。此次赴澳的演员大都是该行当的尖子学生,多次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摘金夺银,如《铡美案》中扮演包拯的张少良、《牡丹亭?游园》中扮演杜丽娘的炼雯晴等都曾在全国“小梅花”、中央电视台京剧大赛及文华奖邀请赛等各大赛事中获金奖、银奖。他们功底扎实,台风稳健,扮相秀丽,完全可以胜任出访任务。
    学校为组织好这次演出,行前进行了认真的集训,师生们在排练场上,从唱腔到身段,无数次地练习,精益求精。团长侯永强副校长每场排练都亲自到场,对剧目进行把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图使展演剧目质量达到最佳水平,符合出访演出水准;同时他更是紧抓管理与思想工作,成立各管理小组,各司其职,分头把关,还确定了师生对口管理名单,一位老师全程负责二到三名学生,确保安全。
    9月19日上午,首场演出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场正式拉开了序幕,这是澳门最大的剧场,可容纳上千位观众,这样一座堪称华丽的剧场,由戏校这些京昆新苗们来承载和普及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荣耀更是挑战。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塈青年局郭小丽出席并观看了演出。整场演出可谓座无虚席,观众基本都是澳门各中学的高三学生。首先登场的就是脍炙人口的京剧武打短剧《三岔口》,两位演员年龄虽小但基本功扎实,通过摸索、碰撞等逼真的动作,成功地演绎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打斗的场景,虽然整个表演没有一句念白,但学生们还是通过演员虚拟的武打招式和逼真的表演中理解了剧情,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昆曲《挡马》中扮演杨八姐的王之煜是著名昆曲武旦王芝泉老师的学生,戏中“鹞子翻身”、“掏翎”、“踢腿”等身段,边式流畅,充分展现了杨八姐“女扮男装”的阳刚之美,赢得了全场十余次热烈的掌声和喝彩。《牡丹亭?游园》片断中扮演杜丽娘的炼雯晴,一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唱得宛转动听;扮演春香的苏上仪表演生动活泼,两人通力合作,让台下观众充分欣赏到昆曲特有的典雅、规范的表演风格,使得初次接触昆曲的学生深受感染。而《铡美案》包拯的扮演者张少良演唱的《铡美案》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唱段,满工满调,音色洪亮,快板时字字铿锵,很好地体现了包拯嫉恶如仇的人物性格。此外,《游街》的“矮子功”、《挂画》的“水袖功”、“耍手绢”,均从各个不同角度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风采,看得同学们眼花缭乱,不断发出惊叹声。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表演《挂画》中叶含嫣的演员刘韩希烨才年仅13岁,是本次赴澳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她展现的花旦形象深受澳门学生欢迎。最后压台的《虹桥赠珠》,群打场面恢宏、满台生辉。扮演碧波仙子的周小琳身手不凡,她的“前后桥踢枪” 、“腾空踢枪”、“乌龙绞柱踢枪”、“连续三次弹双枪”等高难度出手动作,干净利落、有惊有险,不时博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
    为了便于同学们观赏并了解中国戏曲艺术,戏校还专门在演出进行中间设置了由双方主持人问答的形式,先后将中国戏曲的产生来源、戏曲的三大艺术特征、“生旦净丑”的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的表现技巧、戏曲乐队的基本构成等五大问题,予以解疑释惑。同时,为了激发兴趣,还设计了互动的环节:学生可以在演员的示范下,上台学习水袖表演的基本动作。通过亲身参与,使其体验到戏曲技巧的高难度,深化个人体会,邀请五位同学上台,在演员的示范下,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抖袖”、“翻袖”等水袖动作,他们有模有样的模仿,博得了台下同学们的掌声。
   在各方通力合作下,首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并得到了澳门主办方及观摩学校全体师生的高度好评。晚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厅长袁凯清宴请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再次高度肯定了本次演出的整体水平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