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展风采,实践促成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1-21浏览次数:12

 

    2012年11月17日晚、11月18日下午,我校“梨园厚望——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教学汇报演出”在逸夫舞台连演两场,获得一致好评。
    本次专场演出,由我校五年级的2007京剧班学生担纲主演。11月17日的夜场是中专学生们排演的第一出大戏——梅派经典剧目《凤还巢》,这是一部充满风趣的古代爱情喜剧,此剧情节巧妙,行当齐全,为梅派代表剧目。剧中程雪娥扮演者是2007京剧班炼雯晴同学,别看她小小年纪,在舞台上却稳重端庄,平整大方。程雪娥的几大段唱腔包括南梆子、慢板、西皮原板转流水等需要演员华丽别致、明快跌宕、如诉如歌,演唱起来其实颇有难度,而炼雯晴同学因为平日一直很用功,加之沈绮琅、石晓珺两位老师为她精雕细刻的加工,使她的演唱中规中矩,字正腔圆,刚柔相济,已初步体现梅派艺术表演中“神”、“味”、“美”的特色。再加上我校青年教师戴国良亲情加盟、提携演出,担任剧中穆居易这一小生角色,他俊雅的扮相,嘹亮的嗓音,细腻的表演,为本戏增色不少。雪雁、朱千岁这两“丑”,则分别由王奕丁、宫涌深两位同学扮演,他们诙谐幽默的表演,让全场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尤其是“丑洞房”一场更是将剧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台下掌声、笑声不断,使《凤还巢》的喜剧色彩得以充分体现。其他配角演出也非常出色,虽有几位同学正在变声期,但他们真诚热情的表演,中规中矩的演唱,认认真真的态度同样赢得了观众们的赞许及认可,真可谓生旦净末丑,各展风姿。这台大戏同学们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为上海观众呈现了一出精妙绝伦的梅派代表剧目。演出结束,观众们都涌向台口,不停地鼓掌喝彩,学生们连谢了三次幕观众才肯离开,如此场面,在以往学生专场演出中实属少见。

图为《凤还巢》剧照

    11月18日的日场为观众献演了《挡马》、《三击掌》、《目莲救母》、《雁荡山》等一系列经典折子戏。开场戏《挡马》中杨八姐的扮演者王晓晨和焦光普的扮演者黄耀达,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及默契的配合,在一个灵活敏捷的男好汉,和一个勇敢机警的女英雄之间,展开了一场有趣的盗牌戏,一开场便将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第二出《三击掌》中王宝钏的扮演者胡晓瑞同学,其扮相秀丽端庄,台风稳重大方,程派唱腔韵味十足,荡气回肠,颇能感人,她和王允的西皮原板转快板的对唱稳重明快,层次清楚,准确地表现了王宝钏刚强倔强的性格;压轴戏《目莲救母》则是一出老旦戏,2007京剧班岳琳同学饰演的刘清提,内白一句高亢嘹亮的:“有哇”便赢得了台下满堂彩。接下来导板转回龙接慢板更是唱的韵味十足,铿锵有力,把刘清提在酆都受苦受难的悲切哀伤的意境唱得极具感染力。最后的大轴戏《雁荡山》,是一出经典的哑剧,全剧不使唱念,凭借音乐、舞蹈、动作,展现“陆战”、“水战”、“攻城”中两军对垒,使用刀、枪、藤牌等诸般武艺以及徒手格斗的激烈厮杀和翻转腾越的跟斗功夫。出场时学生们整齐、干净、帅气的动作和他们的精神面貌就让观众耳目一新,到“水战”中的砸险和“攻城”中的翻城,同学们更是以他们轻、飘、稳的跟斗赢得现场观众的啧啧称奇。笔者在现场听到观众议论,说此戏院团几乎都不演了,现在却被这些孩子演绎得如此精彩,看的实在太过瘾了,京剧武戏可谓后继有人了。

图为《三击掌》剧照

图为《雁荡山》剧照01

图为《雁荡山》剧照02

    两天的教学汇报演出圆满成功,学生们以青春靓丽的舞台形象和扎实的基本功受到了观众的追捧,留给观众无限的回味,也让观众们看到了振兴京剧的希望。然而,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我们的幕后英雄——主教老师们手把手不厌其烦地、默默地、无私地付出。观众看不到后台老师们紧张忙碌的身影,听不到老师们上场前对学生的叮咛嘱咐,体会不到老师们坐在台下看学生演出时的紧张心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台上的一分钟有同学们的汗水与泪水,更饱含了老师们的辛勤培育。用一句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向辛勤奋战在第一线的教师们致敬!此次教学汇报校部领导非常重视,想方设法为学生们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们学中演、演中学,将课堂上所学技艺知识付诸舞台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侯永强副校长更是多次亲临排练现场把关、指导,所有这些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次演出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