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经典 唱响濠江——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赴澳门“鉴赏国粹 细味戏曲“中学生艺术普及演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16浏览次数:108

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戏校)韩永胜书记携戏校少年京昆剧团一行70人,于2017年11月10日再次抵达澳门,进行为期一周的普及演出。

11月13日上午,在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少年京昆剧团“鉴赏国粹 细味戏曲”中学生艺术普及首场演出顺利落幕,赴澳团队通力合作,初战告捷,得到了澳门主办方及观摩学校师生的高度好评,再次体现了上海戏校京昆教学的不俗实力。


当场的演出,容纳几千名观众的专业剧场座无虚席,观众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贴心的主办方还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图文并茂、富有导赏性质的节目单。演出拉开帷幕就博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充分体现了澳门青少年观众良好的剧场礼仪和文明素质,更可见他们对了解国粹艺术的渴望。台上的演员们也个个身手不凡,他们在戏校都是该行当的尖子学生,曾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专业比赛中摘金夺银。舞台上的他们意气风发,功底扎实,台风稳健,历时两个小时为观众呈现了京昆经典剧目选段:《挡马》、《牡丹亭·游园》、《三岔口》、《铡美案》、《游街》及传统改编剧目选段《虹桥赠珠》,一招一式尽显戏曲魅力和戏校风采!尽管是常演剧目,但师生们并没有丝毫懈怠,来澳前作了充分的排练准备,刻苦训练,严把质量关,从唱腔到身段,精益求精。


虽然每个选段短小精悍,但却精彩纷呈:《挡马》选段,演员们利用椅子作道具,展现高难度的翻打,随着“鹞子翻身”、“掏翎”、“踢腿”技巧动作,观众席掌声不断;昆曲《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一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唱得宛转动听,典雅婉约、规范细腻的表演让观众充分领略了昆曲的艺术魅力;脍炙人口的京剧武戏《三岔口》,青年教师李名扬亲自上台,和学生配合表演“摸黑”打斗,整个舞台光线充足,惟妙惟肖的虚拟表演却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得台下观众目不转睛,鸦雀无声,剧场氛围可谓“此地无声胜有声”!《铡美案》唱段,小演员音色洪亮,字字铿锵,体现了包拯嫉恶如仇的人物性格;《游街》里“矮子功”也是京剧表演一大特色,武大郎形象让观众忍俊不禁但又令人黯然神伤。节目最后是新编传统戏《虹桥赠珠》,扮演碧波仙子的小演员身手不凡,群打场面满台生辉,高难度的各种踢枪动作,干净利落、有惊无险,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惊呼。青年教师季永鑫、汪卓、章嵩、付建忠配合表演、甘当绿叶。

配合演员表演,我校主持李勤老师有条不紊地讲解了戏曲的来源、三大艺术特征、“生旦净丑”角色行当、“四功五法”表现技巧、戏曲乐队基本构成等常识问题。同时为了激发兴趣,还设计了互动环节,在演员们的示范下,澳门中学生在台上饶有兴趣地穿上戏服,学习了“抖袖”、“翻袖”等水袖动作,有模有样的表演,令剧场气氛轻松愉悦,掌声不断。普及戏曲,正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与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从而引领他们去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去细味它的悠长。

回归经典,唱响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振兴戏曲艺术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尤其在中西多元文化交融的澳门普及戏曲艺术,更是能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提出了“文化自信”,令每一位有着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中国人都欢欣鼓舞。作为播洒戏曲种子的戏校人,我们不辱使命,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