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缤纷锣鼓铿锵 京昆少年载誉濠江——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赴澳门演出交流

发布者:上海市戏曲学校发布时间:2021-10-08浏览次数:1410


美丽澳门,我们来了

2021年9月19日-25日,应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以下简称教青局)邀请,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一行66人在刘爱香团长的带领下,再次亮相濠江,于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为当地高三学生带来了 “鉴赏国粹、细味戏曲”的六场专场演出。虽然此次澳门之行因为疫情被延迟半年之久,但好事多磨,佳期难得,可谓“锣鼓铮铮闹中秋,梨园少年韵常流”,戏校师生以戏会友,为澳门学生送来了精心准备的中秋“大礼包”!


为了加强对澳门中学生的艺术教育,学会欣赏不同表演艺术,澳门教青局于2004--2005学年开始推出“中学生普及艺术教育计划”,从而让学生每年均有一次机会亲身走入正规剧院。然而疫情却让此项计划停摆了近两年。


教青局与我校合作实施戏曲艺术普及计划,已经是第十二个年头了。对于此次戏校的顺利到来,澳门教青局非常激动、尤为重视,因为这次演出将成为澳门“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疫情后重启的重要标志!




疫情防控,重中之重

这次疫情防控常态下赴澳演出,对我校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交流和极大的考验。对此,负责前期联络的张耀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在充分沟通并准确了解澳门“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的疫情防控措施后,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团长刘爱香为组长的澳门演出疫情防控小组、党小组,并相继在澳门开了两次工作布置会。



根据演出场所防疫要求,这次演出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进出严格要求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保持社交距离及分隔座位距离;避免演出大谢幕、大合照、团体聚会、集体用餐;取消以往学生上台与演员互动的环节,并把演出时间缩减约20分钟;除演出日程外,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建议派员安排纪录各团员每日行踪等。


尤其为了疫情的后备需要,在六场带观众的演出前,特别增加了一场录像专场。日程紧,任务重,为了确保录像专场的质量,抵澳当天,舞美队长满人铭和乐队队长钱镇威、副队长路航带领老师们不顾舟车劳顿,第一时间赶往剧场装台调试,负责化妆的倪萌老师也及时和主教老师沟通妆面以求合理高效。第二天从走台、总彩排再到录像,整个团队几乎是马不停蹄。虽然依旧带来昆剧《挡马》、《牡丹亭.游园》,以及京剧的《三岔口》、《游街》等传统剧目,但学生演员却基本都是第一次来澳门,空空的观众席对于习惯了叫好声儿、初来澳门的小演员们极具挑战。几位主教老师丝毫不敢懈怠,只见孙丽、 季永鑫、李名扬老师在台上一遍遍盯着演员们走台排练;戴国良老师再三强调“一定要有精气神儿”;潘洁华老师叮嘱孩子们:“演员的责任在于调整最好的状态。无人喝彩,更要人来疯!”


经过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录像专场几近完美,瞬间释然的老师们情不自禁为小演员们的优异表现而鼓掌。大家信心倍增,摩拳擦掌等待后面的六场学生专场。



锣鼓齐鸣,群贤毕至

本次演出普及对象是全澳的高三学生。共有濠江中学、劳校中学、圣保禄学校、圣罗撒女子中学中文部等29所学校的近3000多名师生观摩了演出。大幕拉开,小演员们粉墨登场:《挡马》中杨八姐的飒爽;《牡丹亭 游园》中春香的俏皮、 杜丽娘的典雅;《三岔口》中焦、任二人的虚拟表演;《铡美案》中包拯的沉稳;《游街》中武大郎的憨态等,和而不同,美而有别,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主持人潘洁华老师从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的戏曲知识出发,结合剧目,引导学生们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澳门学生目不转晴,对演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尤其《虹桥赠珠》中碧波仙子的“中国功夫”赢得了满堂喝彩!小演员台风稳健,“打出手”不仅“稳、准、狠、快”,而且“巧、帅、真、美”,生动地呈现了神仙斗法刀枪飞舞的场面,令在场学生眼花缭乱,大开眼界!整台演出既能看到武场的热闹,又能看到文场的内蕴,一如既往反响热烈,更是得到教青局的高度赞赏。演后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师生:

圣若瑟5校一位教历史的老师说:“我们学校是一个天主教学校,平日接触传统文化艺术机会非常少,所以非常期待同学们能从戏曲演出中学习历史。”

劳校一位学生说:“以前没有看过相关的戏曲演出,感觉很好看,欣赏后最喜欢昆曲《牡丹亭》这段,唱段非常优美。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有名的戏曲故事。”


圣保禄一位学生说:“觉得今天整场戏曲演出很好看,很喜欢带有打戏的戏份。最喜欢《虹桥赠珠》,场面很大,打戏很多,难度大,看起来很惊喜。”



圣罗撒女子中学一位学生说:“尤其看了《虹桥赠珠》里传统的中国功夫,我很自豪,觉得相比国外动漫的打斗更真实,更有画面感!”




观演互动,共同成长

观演关系是交流的彼岸,是成功演出不可或缺的因素。观演之间,并不仅仅是“观演”两方面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构成了一个观演双方相互作用,交流往复的“场”。通过六场演出,我们惊喜地发现观演良好互动,对于双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有益的成长。


按照防疫要求,此次演出只有50%的上座率,但丝毫没有影响观众的热情和演员的情绪。六场观众皆是澳门的高三学生,与台上小演员基本同龄。据教青局介绍,这个计划的实施安排于上课时间举行,由学校组织学生进入正规剧院欣赏专业艺团的演出,在欣赏不同种类表演艺术的同时,学习欣赏礼仪和剧场礼仪。的确,每一场演出的澳门学生观众都表现出了极佳的礼仪风范,他们不仅穿戴整齐,而且入场井然有序。开演10分钟前全部落座、静静阅读印刷精美的场刊。开场后,全程目光聚焦于我们的小演员,无人使用手机。他们从不吝啬掌声,及时给予台上演员喝彩与回应,表达了他们对台上演员的极大尊重。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不少戏曲小粉丝跑到台前,请我们的小演员签名拍照呢。剧场工作人员也表示:“几年来,学生明显较第一年参与时表现得更遵守剧场礼仪、尊重表演者,且能投入欣赏演出了”。




对于第一次来到澳门 在正规大剧院舞台上表演的同学们也深有感触。如《挡马》里的两位小演员,要用椅子完成很多高难度的技巧,演出间隙他们坦言道:“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暑假很久未练功,我们俩的配合次数还不够多,但是听到台下的喝彩不断,我觉得观众很棒,我们也必须更棒!”还有演员说:“台下的观众好可爱,我都看到他们在比划我的动作了,内心很激动。”


热烈的喝彩,让我们的小演员瞬间拥有大气场,乐队伴奏老师们也是越来越带劲儿。台上台下,案头场上,良性互动构成超强凝聚力让演出越来越游刃有余。


图片


幕后助力,演出保障

这次演出的集体,是一个分工明确、 统筹有效、 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队。负责摄影的朱晓龙老师安安静静踏实努力,台前幕后为师生们留下精彩瞬间;负责字幕的李美老师针对主教老师临时调配演员的节奏,用数学排列组合法准备了多套字幕,随用随取;负责后勤保障的李甄、邬逸帆、蒋文斌老师,绞尽脑汁每天定制不同式样的爱心盒饭,让演出的师生下场即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负责宣传联络的杨媚老师积极主动和澳门教青局沟通,统筹繁杂事项,并用心观察点滴美好、及时定格文字;此外老师们还坚持每天两次为团队成员测温、认真记录;学生排练受伤,老师们第一时间为孩子递上药膏;演出收获了掌声,彼此见面都会心地微笑引以为豪.....这就是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幕后默默的助力,才有了高质量演出的保障!




情系澳门,月圆濠江

在澳门演出,恰逢中秋佳节。团队师生和家人分隔两岸无法团聚,加之疫情防控要求基本是“剧场--酒店”两点一线。这对于初次来澳门的同学们未免单调。那么该如何在澳门度过一个安全且有意义的中秋节呢?


当晚,澳门教青局为师生们送来了暖心的巧克力,负责后勤保障的几位老师也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澳门特色的月饼。在刘爱香团长的组织提议下,一对对巧克力,一个个月饼,由老师门亲自分享给同房间的学生,并由李美老师为代表,结合前面几场演出情况给予同学们点评和鼓励。身在异乡过中秋不孤单,简单温馨却有仪式感。




接下来蒋文斌老师以“百年党史讲澳门”为主题娓娓道来:从澳门的地理概况与风土人情,讲到澳门沧桑的殖民史,再讲到澳门回归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等,给初次来到澳门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党史教育课。中秋之夜,师生足不出户重温澳门的故事,叙旧畅聊。尤其团队李名扬、季永鑫、冷锐三位老师更有感触,他们深情回忆2009年曾作为戏校第一批学生来到澳门普及戏曲,如今成为老师的他们又带领学生几乎每年都会来到澳门。大家纷纷表示为五星红旗下的澳门而骄傲,为能来到澳门这座城市弘扬优秀传统戏曲文化而自豪!


高屋建翎,展望未来

澳门演出期间,教青年局学生厅陈旭伟厅长特地来看演出,并安排时间与我校带队老师见面。刘爱香团长向教青局赠送了由我校江沛毅老师主编的《昆曲有故事》读本两套。该书封面以活泼而写意的手法勾勒出故事的人物角色,里面文字又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展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是非常适合澳门学生阅读但却急缺的普及型读本,陈厅长喜出望外欣然接受。最后,双方就学生戏曲普及计划的下一步合作,以及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陈厅长特别期待我们明年继续到澳门为学生普及演出,全体师生闻讯后大受鼓舞,因为这是对我们此次澳门之行最好的赞美!


这次同台演出的还有广州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的粤剧节目。籍此机会,刘爱香团长与该校也进行了办学经验方面的交流。同台一周,双方师生演出之余结下了难忘的友谊。




在疫情冲击下,此次戏校赴澳演出意义深远,不仅可以让澳门学生重新感受到活跃在城市中的文化氛围,也体现了澳门正走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在澳门这座中西文化合璧的城市,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欢戏曲文化、让戏曲文化得到传承,是教青局一直在推进的工作。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只有打造成文化基地,才能借助澳门战略地位的优势,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里沿“一带一路”走出去。



团队66人顺利返回上海的那一天,已是25日傍晚,抬头仰望,天空竟有美丽的晚霞。俗话说“晚霞行千里”,是啊,弘扬、传承、普及戏曲文化,戏校使命担当,责任在肩,期待我们和澳门再次相约!



     文字撰写:杨   媚       图片拍摄:朱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