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校领导和老师带领我们24京剧班的全体学生来到宋庆龄陵园,共同缅怀戏曲艺术大师、我校的第一任校长俞振飞先生与其夫人李蔷华老师,在两位前辈的墓碑前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戏曲传承课。
春风拂面,海棠初绽。轻声步入陵园,扑鼻而来的是芬芳灿烂的花香;齐步走向墓前,映入眼帘的是两位老师传神的雕像。二老并肩,含笑看着我们,原本静凝的气氛却添了几分亲切。
作为本次追思活动的主持人,我感到肩上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使命。捧着文件夹的掌心微微沁出汗水,我深吸一口气,徐徐念出今日的主持稿。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在墓前,师生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向俞振飞先生和李蔷华老师雕像深深鞠躬,寄托哀思。原以为严谨的流程会像戏台上的锣鼓点般密不透风,却在进行时发现了留白的妙处——三鞠躬后的五秒静默,恰似《牡丹亭》里杜丽娘转身前的顿挫,让大家的哀思有了沉淀的空隙。
献花仪式上,党总支书记王绚老师、学生代表王妍嵚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将寄托着追思的两束鲜花轻轻放在二老的墓碑前。这一束素菊,承载着后辈对先贤的敬仰;这一缕芬芳,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
随后,邹子馨同学代表京剧班的学生发言,她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感悟,她的眼睛里闪烁着热烈的光芒,代表大家许下誓言,同学们定要努力学习,共同将京剧艺术继续传承发扬。今日少年眼中的灼灼光华,恰是前辈留于时光长河里的星火辉映。
“李蔷华奶奶曾说:‘做戏先做人’……”张军校长将二老的教诲娓娓道来,这便是戏曲精神“口口相传”的最佳诠释。亲昵的称呼和言简意赅却不失深意的教导,就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时不时在子孙耳边“唠叨”几句,内心的温暖油然而生。
接着,学生代表杨思城、姜涵梓分别拿出早已叠成四方的绒布,细致地擦拭雕像的每一处。轻轻拭去的不仅是尘埃,更是时光的隔阂;细细摩挲的不仅是碑石,更是永恒的历史丰碑。
最后,师生们保持静默,依序绕行俞老墓碑一周,将此刻的心跳,谱写成深深的敬意埋藏在心中。
站在墓碑前里,我仿佛听见俞校长在问:“孩子们,今天练功了吗?”仿佛听见李老师在轻声叮嘱:“学戏要先学德……”愿这春日的落英载着我们的思念飘向云端,愿先生“以文化戏、以戏养人”的教诲化作泥土,永远滋养着梨园新苗。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把每一声唱念、每一步原场都当做对艺术的致敬。当我们穿上戏服、勒上头的那一刻,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血脉!